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guangchuanjun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147 绝妙节气对联  

2017-12-14 05:41:46|  分类: 中国趣味文化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147  绝妙节气对联

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“非遗”,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节气文化及传统习俗的兴趣和关注。其实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二十四节气,不光被应用到农事和生活习俗中,历代文人墨客也对它情有独钟,多有描绘。在我国的特有文学形式——对联中,以二十四节气为素材者多有体现,且有的还很巧妙、精彩。

   明代有一位学台,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,夜宿山中茅屋。次日晨起,见茅屋一片白霜,心有所感,随口吟出上联:

昨夜大寒,霜降茅屋如小雪

联中嵌有三个节气,一气呵成,毫无痕迹。一时成为绝对。直至近代,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,一样三个节气,对得十分工整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朝惊蛰,春分时雨到清明。

   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:

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,

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。

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,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,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。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,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,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
     有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徵明路遇一书生,书生吟上联要求作对:

上旬上,中旬中,朔日望日;

文征明随口应道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五月五,九月九,端午重阳。

上下联然天成,不露斧凿一痕,堪称妙对,书生击掌赞叹不已。

     相传,古时有陈、李两位才子时常互对娱乐。一年端午节,两人路过湖畔,陈才子吟道:

日光端午,清明水底见重阳;

李才子脱口而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气大寒,霜降屋檐成小雪。

两人不禁相视一笑。上下联里嵌上了大寒、霜降、小雪、清明四个节气, 还嵌上了端午节和重阳节两个民间节日。

  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奖春联征集中,曾经有一副获奖应征作品也很有趣。

上联:二十四时节气,乾坤竞秀;

下联:五十六朵奇葩,和睦同春

横批:天人合一。

以二十四节气对民族团结,横批既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,又表现了团结祥和氛围。

     1998年,《对联》杂志曾以节气出一上联进行有奖征答:

  冬至大地,霜降房檐,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;

应征的下联以千计。最后公推的最佳下联是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夏至暑天,惊蛰亭榭,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。

这也是一副非常难得的现代节气妙联。

     零星的节气对联较多,全年二十四节气对联很少见,也较难撰作。因为既要符合对联律,注意词类、结构、平仄的对仗,又要依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来写,联句内容也须紧扣节气时令。《楹苑随记》中记录了江西德安钟希逵老先生所作“二十四节气”联,在已知的二十四节气全联中可谓最全,妙绝。此联以下半年十二节气对上半年十二节气,上联为:

新岁立春喜添福,雨水催发芽,响雷惊蛰,春分节至温趋暖,清明扫墓甚思亲,雨淋应谷雨,春光易逝将立夏,大塘水小满,芒种漫漫肥田,夏至季临,小暑大暑天酷热,炎暑消除迎秋日;

   

下联为:

金风送爽欣立秋,光阴莅处暑,白露润苗,辰值秋分侯渐凉,寒露添衣堪御冷,霜降结银霜,秋景难留届立冬,小雪花稀飘,霄飞纷纷大雪,令逢冬至,小寒大寒地严寒,冽寒逝去涌春阳。

     原明朝大臣、后降清的洪承畴,在“谷雨”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云:

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;

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。

上联是洪承畴所出,下联为同弈者所对。意在讽刺洪失义辱节,一语双关,深藏讽意。

     这些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妙联、趣联还有很多,表明了节气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。它们趣味性、生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,给汗牛充栋的中华楹联宝库增加了别样的情趣,值得欣赏、研究和传承。

 

本文组稿、编辑:伍斌 广川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