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guangchuanjun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262 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的由来  

2014-09-24 05:08:51|  分类: 中国百姓流行俗语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广川君

元·郑廷玉《布袋和尚忍字记》楔子:“可不道一般树上有两般花,五百年前是一家。”

  史料记载,元末明初,战乱频繁,灾害频发,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。而山西因东有太行山作屏障,社会稳定,呈现出另外一番富庶的景象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全国人口不足六千万,当时,河南人口为189.1万,河北人口为189.3万,而山西却达403.4万人,比冀豫两省的总和还要多。

  为发展农耕,充实国力,巩固政权,从明洪武三年(1370)至永乐十五年(1417),明政府在山西洪洞县城以北的广济寺旁,在“树身数围,荫遮数亩”的汉代大槐树下,设局驻员,告示洪洞及周边万民于此,编排队伍,发放“凭照川资”,遣赴各地。

  洪洞大槐树下有据可查的移民活动,历明朝三帝约50年,较大规模的移民达18次,外迁省份遍及北京、河北、安徽等18个省市、500多个县,涉及汉、满、回、蒙四大民族,800余姓氏,移民总数达100余万。

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古代范围最广、规模最大、历时最长的一次移民。如今,古槐后裔已遍布海内外。据山西洪洞县委副书记孙延林介绍,世界古槐后裔数以亿计,约每十个华人之中就有一个古槐子孙。

洪洞大槐树移民不仅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作用,还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这句俗语的出现、流传,就是此次大移民的一个“副产品”。从明初到清末民初,时间为500多年。据考证,那时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。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,会说:“啊!原来是洪洞老乡。”若再问“老乡贵姓”,若回答为同姓,问者就会说:“啊!五百年前是一家。”逐渐,同姓之间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这句俗语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